top of page

電影票房的悲與喜:談台灣加入WTO對產業的影響

文/簡文政,世新大學經濟系系主任



經過十二年的努力,台灣終於在2001年1月1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成員。身為WTO的一員,則可享有最惠國待遇及國民待遇、透過爭端解決機制處理經貿糾紛、參與制訂國際經貿規範以及提升國際地位等利益。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亦必須開始履行開放市場和降低關稅等承諾,此舉將對國內產業和國際經貿互動有所影響。長期來說,自由貿易會使得所有會員受益;然而在短期勢必會對國內產業造成巨大的衝擊,眾所周知農業就是一個例子,而電影產業在當時的衝擊也不小。


在WTO架構下,電影產業包含在媒體部門(media sectors),歸類在勞務(service)項目

依此,媒體部門的管制由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來規範。由於每個會員國的經濟發展及服務業自由化程度不同,GATS並未要求每個會員對服務業做出相同程度之市場開放,但是將定期檢討各會員服務業之開放程度,以確保服務業貿易朝向自由化的目標發展。而台灣為加入WTO,被迫取消外國電影片進口之限制,其中包括取消電影片映演業映演國產電影片比率、聯合映演同一國電影片之映演業家數及映演場所數、電影片輸入拷貝數量等限制,並取消對外國電影片徵收國片輔導金。取消這些限制等同於允許具競爭力的外國電影可以任意第在台灣上映電影,這將重創本土電影的票房


儘管台灣近年在國際影展表現不俗,但票房表現卻是慘不忍睹。就國際電影聯合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de Producteurs de Films, FIAPF)認可的國際五大影展所獲得的獎項來看,國片在2001年到2007年之間,共拿下了19項大獎。加上2001年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榮獲奧斯卡(Oscar)最佳外語片獎,台灣電影在製片的表現確實不凡。然而,影片得獎雖有助於電影的宣傳,促使票房上升;但票房錯綜複雜的影響因素,卻往往導致台灣許多電影得獎豐碩但是少有在國內或國外市場大賣的情形,甚為可惜。根據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統計,在過去二十年裡本土票房占全台票房比約在百分之一到三之間。在取消外國電影片進口之限制政策實施的隔年(2003)更是跌到一千萬人次以下。以筆者在加入WTO前後電影票房的研究指出,台灣2002到2006年各年累計總票房與累計本土票房的統計顯示在,此期間每年平均本土票房為3,180萬元,約為每年平均總票房22.335億的1.42%。在2003年全年本土累計票房累計竟不到524萬元,只占總票房17.361億元的0.3%。2003年本土票房對總票房的比例遠低於歷年平均水準,相較於2002年的4,590萬美元的票房衰退比率高達-88.64%,為這段統計時期的最低水準。這個轉折點突顯了對外國電影的解除管制(deregulation)所帶來的重大影響。


本土電影與外國電影在政策前後的票房資料提供了估計台灣加入WTO對外國電影解除管制政策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加入WTO確實對產業發生短期衝擊,但研究也發現此一衝擊在長期會趨緩。另外在估計上,實驗組與對照組比對的計量方法提供了政策估計效果的一個良好的估計技巧。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本土電影有被國人偏好(local preference)的現象,因此國人對好萊塢橫掃台灣票房的迷思似乎是並非如此。最後,是筆者在最近研究電影票房與廠商競合關係時遇到的困難。去年底政府部門(文化部)似乎有意將電影票房與映演廠商收益開放專家學者研究,因此筆者向國家電影中心申請帳號,但今日收到回函表示與規定身分不符,若需資料須提申覆。若一國政府部門對無給熱心研究者所能提供的資料僅止於此,如何讓此一產業的相關研究蓬勃發展,業者可以有鏡可鑑。


1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