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拉巴馬州最後的麥瑞爾突擊隊員談二戰任務:無路可退!

馬汀˙瑞德 中華民國104年4月28日

阿拉巴馬人 蓋布瑞爾˙津尼 回想起他二戰期間,參加麥瑞爾突擊隊於緬甸 Nhpum Ga地區跟日軍13天的激戰經過,而缺水跟沒食物並不是美軍最擔憂的事。 「我跟所有同伴們最最擔心的是—當時我們被團團包圍—敵人是否有足夠的彈藥困住我們?」

民國104年4月23日,94歲的蓋布瑞爾˙津尼與他的太太艾琳娜合影於卡雷拉的家中;津尼據信是阿拉巴馬州最後一名還在世的二戰麥瑞爾突擊隊隊員。(照片提供:馬汀˙瑞德)
民國104年4月23日,94歲的蓋布瑞爾˙津尼與他的太太艾琳娜合影於卡雷拉的家中;津尼據信是阿拉巴馬州最後一名還在世的二戰麥瑞爾突擊隊隊員。(照片提供:馬汀˙瑞德)

現年94歲的津尼談到這場戰役,他生長於卡爾曼郡,現在則搬到了卡雷拉。 「我們在那裡被日軍包圍了整整13天,而且有5天沒水沒食物。」他說道。 戰鬥中,津尼被砲彈碎片擊中2次,還有一次則是子彈打穿了他的鋼盔;Nhpum Ga戰役於民國33年的復活節上午結束,日軍終於遭到擊退。


這是這支以其指揮官 法蘭克˙麥瑞爾將軍 為名的突擊隊最近一次經歷的苦戰,但不是最後一次。 「當我們被解編時,只剩不到200名的戰力,」津尼據信是阿拉巴馬州現今唯一倖存的隊員,而當初麥瑞爾突擊隊則有3,000名隊員。 戰爭傷亡 傷亡極為慘重,不過對於在民國33年間的7個月時間裡,徒步行軍超過1,600公里—遠遠超過其他二戰部隊—執行各式各樣戰鬥任務的麥瑞爾突擊隊員來說,這是意料中事。 士兵們一路從印度、緬甸到喜馬拉雅山區,穿越險惡的叢林和綿延不絕的群山地形,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找到日軍的飛機跑道設施,然後打開通往中華民國的補給航線。


C-47運輸機為這些在地面沒有車輛可以行動的士兵們,投下了貴重的裝備和補給。 這段在傳奇單位的作戰經驗在津尼的生命裡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回憶,他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間都未曾和人談起此事,「我還是不想談這件事,心裡的傷痛還未平復。」他說。 在最近一次接受阿拉巴馬新聞公司的訪問裡,津尼談到了一些關於麥瑞爾突擊隊的經歷。「簡單說,根本沒有什麼好想的,做就是了;當我自願加入這支部隊時,就明白要完全聽候差遣。為了保命就是做你該做的,因為已經無路可退,別無出路了!」 麥瑞爾突擊隊的正式番號為 第5307臨時混合支隊,代號「旮拉哈德」(圓桌武士之一),該單位在美國二戰歷史裡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去年為麥瑞爾突擊隊解編70周年紀念,州長羅伯特˙班特利偕同全美其它州宣布8月10日為二戰麥瑞爾突擊隊國家紀念日。 「我們的任務目標是要協助補給順利送抵中華民國,」津尼說道,「無疑地,我們成功了,竭盡所能地達成任務。」 然而,勝利也讓麥瑞爾突擊隊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


94歲的蓋布瑞爾˙津尼,目前居住在卡雷拉,他身邊是州長羅伯特˙班特利所頒布的二戰麥瑞爾突擊隊國家紀念日的公告。 (照片提供:馬汀˙瑞德)
94歲的蓋布瑞爾˙津尼,目前居住在卡雷拉,他身邊是州長羅伯特˙班特利所頒布的二戰麥瑞爾突擊隊國家紀念日的公告。 (照片提供:馬汀˙瑞德)

接受任務

民國31年11月,津尼正式參軍。他的父母在漢瑟維里西邊的採礦村裡扶養12名孩子,其中9人先後於二戰期間從軍報國。


民國32年,當津尼準備自願參與一項秘密任務的同時,他正在南太平洋戰區作戰。「就只是前往另一個戰區執行秘密任務,他們說預計將會有8成5的傷亡率,任務時間預計3到6周—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他邊說邊噗哧地笑了出來。


當被問到為何自願參與這項任務,津尼想了一下才回答,「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參加,感覺上需要一些有戰鬥經驗的人加入,所以我們就自告奮勇。」他這麼回答。 這項任務並沒有讓他對於戰爭更加恐懼,「坦白說,我每天都在擔憂之中度過—明天我是否還會活著呢?」他說,「對我而言,每一個地方都同樣危險。」 將近3,000名士兵組成臨時混合編隊參與這項特別任務。津尼記得從民國32年9月開始在印度接受訓練,然後33年2月從列多出發,部隊沿著緬甸邊境行軍,執行任務,另外有騾子幫忙馱運補給。


津尼談到整個與日軍作戰的任務期間,美軍一共參與了5場大戰役及30幾場的小戰鬥,最後終於攻克敵軍在密支那的機場。一路上,突擊隊員傷亡不斷,許多士兵不是戰死、受傷,就是生病。 「叢林生活帶來的疾病讓抵達密支那機場的1,300名麥瑞爾突擊隊倖存隊員,只剩下300名具戰鬥能力。」軍方在去年的紀念會裡的聲明中提出這項數字。 津尼也談到士兵們低沉的士氣,「我們一度這麼覺得那些已死的人才是幸運的,」他說,「就是那種感覺,我親眼見到大夥兒瞧著一具慘不忍睹的屍體說,『你真是好運…之類的話。』」


民國104年4月,喬治亞州班寧堡,94歲的蓋布瑞爾˙津尼正在向一群美國陸軍遊騎兵應屆畢業生講話
民國104年4月,喬治亞州班寧堡,94歲的蓋布瑞爾˙津尼正在向一群美國陸軍遊騎兵應屆畢業生講話

返家

麥瑞爾突擊隊於民國33年8月10日,也就是在為期數周且造成雙方傷亡慘重的密支那戰役勝利後不久,正式解編。 「你在8月10日的資料裡找不到關於我的紀錄,因為我被送回印度列多的一處叢林小醫院,或說是一處戰地急救站比較貼切,沒有任何的紀錄—就是找不到我的紀錄。」津尼說道。


之後,津尼重返戰場,整個9月和10月大半時間都在作戰,之後他獲得了21天的假期回國省親。想到當時要離開那裡的心情,他說,「我那時有點渾渾噩噩地…事實上,覺得人生沒什麼好活的。」 他回家探望母親,不過戰爭的夢靨不斷侵擾著他,「我的心裡狀態一直很糟糕,」他說,「我發現現在參加作戰的士兵不時能獲得心理方面的輔導,我們那時並沒有…我們有些問題沒有獲得解決。」 在幾個月內,津尼待了差不多10幾個營區之後,他獲得了決定自己下一步未來的機會,「在伯明翰這裡有個漂亮小姐,而我也想在這裡定下來。」他笑著回答。


二戰期間,蓋布瑞爾˙津尼著軍裝留影。
二戰期間,蓋布瑞爾˙津尼著軍裝留影。

退役之後

民國34年9月8日,津尼與艾琳娜˙哈里斯結婚,艾琳娜的家離津尼不到2公里,兩人還就讀漢瑟維里的同一所高中。


民國34年11月,津尼榮譽退伍;之後,他在伯明翰的美國鋼鐵公司工作,從民國36年做到71年退休為止,他們夫婦兩人共育有6名子女。


戰後,津尼依然無法完全擺脫戰爭的夢靨,不過情況逐漸好轉,「他經常做惡夢,一直到現在都還會,」他的太太說道,「我不知道真正原因為何,他也從來不提。」 長久以來,他的孩子們心中堆滿了關於戰爭的問題,津尼終於漸漸打開心房跟他們分享。


最近,就在上個月,他前往喬治亞州班寧堡,向一群美國陸軍遊騎兵應屆畢業生講話,同時也在那裡遇見了喬治亞州碩果僅存的麥瑞爾突擊隊老兵。 美國陸軍第75遊騎兵團佩戴麥瑞爾突擊隊的臂章作為隊徽,津尼以麥瑞爾突擊隊員的身分被列入班寧堡的遊騎兵紀念碑。 「我恭喜即將畢業的這些小夥子們,我也告訴他們要是麥瑞爾突擊隊的遊騎兵們能見到我眼前的你們,他們必定會很得意瞧見到你們制服上的隊徽。」津尼說道。


麥瑞爾突擊隊wiki:http://goo.gl/lD0QFj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