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捷戰鬪經過寫眞,不容青史盡成灰-為金門大捷戰史喊冤! 撰述者 沐巨樑、歐陽濟,民國75年(1986)10月30印,民國79年(1990)4月增訂重印《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一、前言
金門大戰至今已卅七年,在民國六十四年(1973)以前倒還平靜,自六十四年後不知何故(其實是知道的),各報刊雜誌突然出現了不少報導金門大戰之文章,尤以六十八年(1979),及以後的這幾年為甚。綜觀各撰著者所作有關大戰之文章,極少以戰史之眞實與尊嚴為依歸,所宗者却是依據:階級、身份、職務、目的所需要而偽製,故所撰內容各異。常見的是:在同一時間、地點、激情、戰況之下,竟然出現各種不同的戰果,而每一個戰果,似又恰如其份的符合各撰述人本身利益——或沽名、或釣譽、或…的要求。
在這許多未經求證的戰果中的某些種,由於「喉嚨」大,登高一呼即封爲「戰史」!但在三軍大學召集當年參戰者爲史求證時,自認「創史」者却又不屑其史拒而不「證」!待以時日,有權者為防所創之史消失或更異,途又建館「藏史」,之後,復用此史矇混赴戰地金門「敬仰」的愛國同胞與國際人士,說此即為當年大戰「史實」誠乃趙高忠實信徒也!
我意以為這類撰著者,為達自己所需,仿製些「孤島浴血戰」或「滿江紅」甚至「火燒戰船」「借東風」等之情況,再往自己頭上一套,自我偉大,也是其情可憫的,只要不厚著臉皮說是「負實」戰史就行,故我從不掛心,仍就耐心的等待,總祈盼有一天出現真正親身捲起袖子與敵「大戰」的英雄出來說「史」。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等待了冊七年之後,終於在「民意之聲」雜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各期中,看見有王文稷與耿將華二位撰這之:「西線戰事」-"金門古寧頭大戰的功與過"宏文,內心實爲之竊喜。
因坊間流傳有關金門大戰史料中,絕大部份均是說以十二兵團爲首,首中又以十八軍為主力,主力中又以一一八師爲主戰,主戰中又以三五三團爲主打,主打中又再以一、三營爲先打,第一營營長就是耿將華,三營又以第八連爲主攻,王文稷就是主攻連長。用寶塔形狀作比,他倆是國軍在金門戰役中最最頂尖的了,由他兩位撰述的金門大捷戰經過,應屬最權威、最正確、有其眞實性、可讀性是不容質疑的,爲此則應一讀再。
不幸讀的結果,又失望了,主要原因,是文中所描繪的各種戰關情況弄不懂,愈看愈糊塗,荒誕走板,人世間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竟在他們的撰述中出現了,而且白紙黑字,強調那是親身所歷,這種虛無飄渺神仙般的英勇事蹟,似祇有上帝始能了解,(請看原文)。多麼遺憾!最頂尖的都是如此瞎扯淡,難怪其他人更胡扯了。痛心之餘,興起既然全不顧影響後世惡果,我也祇好挺身而出,祇是我說的,與各路大小英雄這些年來所說,以及花費數仟萬,並拍胸部保證決對忠於史實的所謂「戰史」片"古寧頭大戰”裡所說的,完全不同,而且多少帶點臉上抹灰的味道,似不符特有人士的要求,恐難為某些特有人士所接受。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因我們太不識時務,但基於史實的尊嚴,基本原則是要說真話,既要說話,就要有勇氣說「醜」話,所以比較「醜」一點,但我也願有關能容「醜」、研究「醜」,祇要仔細把「醜」的內涵研究出來,定會發現「醜」的珍貴之處:(1)自金門大戰至今,有些是幾十年來世間所未會見的。(2)「真」的可以考驗,希望有志於此的長官,及當年參戰的「頂尖英雄」共同來作沙盤推演——對質。(3)解惑——金門大戰許多爭論問題,可以得到解答。基於此,我們這樣做了,謹希長官、同僚及「特級英雄」能了解我的本意,和原諒我的魯莽。
二、戰闘前奏
戰一連連部及一、二排,(第三排爲預備隊,隨營部駐庵邊)駐防沙美之沙美國校後面台地下面,佔用兩棟民房,戰車停於屋後台地。
十月廿四日夜,本人當值十至十二時警戒長,約十一時半赴停車場查看衛兵,吹一點微弱東北風,天很黑,我由後門摸索經屋後土梯到達車場,忽然呼嘯而來三發敵人砲彈,落在本連停車場後方約百公尺草叢中爆炸,彈與彈間隔約十餘秒鐘。
敵砲未射之前,整個金門夜闌人靜,自敵砲彈落地爆炸之同時,在我右前方,距壠口約數百公尺之海中,熾盛的機槍曳光彈向東西一點紅之間坡地猛烈射擊,坡地上機槍也向海中猛烈迎擊,雙方曳光彈密密麻麻穿梭,款款海浪反射波光,交感成美麗而又扣人心弦的畫面(因岸上守軍機槍射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