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 |賽繆爾.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

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賽繆爾.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

譯者:高德源, 劉純佑, 石吉雄

出版: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ISBN:9789866723148

四川丫頭.江蘇媳婦.台灣奶奶|作者:劉愛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 |賽繆爾.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理
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賽繆爾.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

作者簡介

杭廷頓

Samuel P. Huntington, 1927-

哈佛大學政府學系終身職教授,《外交事務》期刊創辦人,曾任哈佛大學國際與區域研究學院主席、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安全計畫聯絡人。研究主題涵蓋國家安全與戰略、軍民關係、低度開發國家的去民主化與政經發展、全球政治的文化因素與美國國家認同。

1957年出版《軍人與國家》引發高度爭議,如今本書己成為探討美國軍民關係的最重要著作;1968年出版《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挑戰現代化理論,對社經發展有助於後殖民國家建立穩定民主政體的傳統看法提出質疑;1991年出版 《第三波》,描述二十世紀下半葉非民主政權邁向民主的轉型過程;1996年出版《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主張後冷戰時期的區域衝突並非來自意識型態的差異,而是來自文明的差異;2004年出版《誰是美國人》,探討美國國家認同的意涵以及大量移民對美國文化所可能造成的威脅。


譯者簡介

高德源 波士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班

劉純佑 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碩士

石吉雄 芝加哥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前言

本書要討論的是,發生在美國國家認同的特殊性與實質意涵上的變化。特殊性是指相較於其他認同,美國人對國家認同所賦予的重要性。實質意涵是指美國人認為自己擁有哪些可用來與其他人有所區別的共同之處。本書將進一步深入探討以下三項主要論點。

  第一,美國人對國家認同所賦予的重要性,在歷史上的各個階段都是不相同的。然而,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又讓美國國家認同的重要性重新占得上風。第二,從獨立建國兩百多年來,美國人一直試圖從種族、族裔、意識型態與文化等角度來界定其國家認同的實質意涵,雖然對於這些角度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第三,過去三個世紀以來,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已然成為美國國家認同的核心要素。這種文化不但是美國人所擁有的共通之處,而且根據許多外國人的觀察,這種文化也是區分美國人與其他族裔人士的主要特點。

  我是以身為一個愛國者與學者的身分來撰寫這本書。作為一個愛國者,我相當關心我的國家是否能夠維持團結與力量,是否能夠繼續維持一個以自由、平等、法律與個人權利為基礎的社會。作為一個學者,我發現美國國家認同的歷史演變與現狀其實是一個極具吸引力且重要的議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地深入研究與分析。然而,愛國精神與學術精神偶爾會是相衝突的。在瞭解到這一點之後,我試圖要以超然的態度,一方面仔細分析手邊的各項證據與資料;另一方面,我也要提醒讀者,因為本身愛國精神的影響,我會希望能夠找出這些證據與資料在美國的過去與可能的未來上所具有的意義與效用——這種心態自然也會影響到我對於這些證據與資料的挑選與敘述。

  所有社會的生存都會面臨到一次又一次的威脅,而最終也將屈從在這些威脅之下。然而,某些社會即使是在面臨威脅的情況下,還是能夠藉由終止與逆轉衰落過程,以恢復活力與重新取得認同,進而延緩滅亡的時間。我相信美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而美國人也應該重新承擔起復興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傳統與價值觀的責任。因為這些文化、傳統與價值觀正是所有美國人——不分種族、族裔與宗教——在過去三個半世紀以來所擁抱的,同時也是美國人之所以能夠擁有自由、團結、權力、繁榮,並且在這個世界上扮演推動良善力量之道德領導者的根本理由。

  讓我進一步說明這個論點:我所強調的是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有其重要性,而不是主張盎格魯—基督新教徒具有重要性。我相信美國的最偉大成就之一,或許正是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美國已經破除了在歷史上與其國家認同密不可分的種族與族裔界線,而成為一個多族裔、多種族的社會——社會中的所有人不再因其種族或族裔背景而有所區分,只會依其功過是非而受到評斷。我相信這個理想已經實踐了,因為歷代的美國人都已經承諾要發揚盎格魯—基督新教的文化與那些建國者所提出的信念。如果美國人能夠繼續堅持這個承諾,那麼,即使那些建立美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後代已經成為少數,同時也已經不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美國仍然能夠歷久不衰。那正是我所認識且深愛的美國。正如同這本書所引用的各項證據與資料,這樣的美國,就是大多數美國人所熱愛且企求的美國。



目錄

導讀 論共同體的誕生與死亡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吳叡人

前言

第一部分 認同的議題 第一章 國家認同的危機

顯著性:旗幟依舊在?

實質意涵:我們是誰?

全球認同危機

美國國家認同的可能發展

第二章 認同:國家認同與其他

認同的概念

他者與敵人

認同的來源

錯誤的二分法

第二部分 美國國家認同

第三章 美國國家認同的構成要素

變化、連續性與不完全的事實

移民前的墾殖者

不只是信念

不歸屬於某地

種族與族裔特性

第四章 盎格魯-新教文化

文化核心

異議中的異議

美國信念

個人主義與工作倫理

道德主義與改革倫理

第五章 宗教與基督教

上帝、十字架與美國

一個虔誠的民族

新教的美國與天主教

一個基督教民族

公民宗教

第六章 國家認同的出現、勝利與腐蝕

國家的脆弱性

創造一個美國認同

國家認同vs.其他認同

國家與愛國主義的勝利

消逝中的民族主義

第三部分 美國國家認同的挑戰

第七章 解構美國:次國家認同的興起

解構主義運動

對信念的挑戰

英語所面臨的挑戰

核心文化所面臨的挑戰

第八章 同化:歸化者、雙重國籍者與公民身分的腐蝕

有同化與沒有同化的移民

同化:現在還算成功嗎?

同化的來源

移民

移民過程

美國社會:背離美國的美國化

雙重身分者與雙重公民身分

公民與非公民

美國化之外的其他選擇

第九章 墨西哥裔移民與西語裔化

墨西哥/西語裔移民的挑戰

為何墨西哥裔移民有所不同

墨西哥裔移民的同化如何落後

個人的同化與群體的凝聚

邁阿密的西語裔化

西南部的西語裔化

第十章 美國與世界的融合

改變中的環境

尋找敵人

死去的靈魂:菁英分子的去國家化

擁抱愛國情操的大眾

海外散居者、外國政府與美國政治

第四部份 重建美國國認同

第十一章 新與舊的斷層線

塑造的趨勢

族裔特性的終結

種族:不變的、模糊化、淡化

白人原生主義

分叉:兩種語言與兩種文化?

不具代表性的民主:菁英vs.民眾

第十二章 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脆弱、宗教與國家認同

脆弱時代的信念

美國人訴諸宗教

宗教的全球性復甦

好戰的伊斯蘭vs.美國

美國在世界上:世界主義、帝國主義、民族主義?

注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