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種內涵,是一種底蘊,沒辦法偽裝
確保我們車輛遺產的未來
車輛運輸發展的重要性
車輛運輸的演變以及它所提供的輕鬆與快速旅行是確立改變20世紀的生活、工作與休閒可能性的關鍵因素。汽車、巴士、貨卡、電動腳踏車與摩托車的生產與使用於都會區與工業區的發展跟設計以及彼此間交通的運輸連結扮演了基礎性的影響角色。汽車工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製造技術進化、工程與科技創新的重心與關鍵,同時也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技術學習與營生之道。車輛設計的進化同時也標誌著文化的改變,賽車運動深受大眾歡迎,因此在過去130年來,車子在我們社會歷史中扮演了一個深具影響力的角色—此演變乃是原創的開拓精神與對更多的創新、機動性與效率的持續渴望的橋樑,它在個人生活裡占有影響性的部分,比如多數人會清楚地記得第一部電動摩托車、摩托車或轎車乃是他們從小孩轉變為成人的一個催化物。
今日的歷史車輛運動
今日依然存在的過往車輛是我們的汽車遺產,所有這些車輛能活下來是因為每個人選擇了保存這遺產的某部分,而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出於擁有、維護與駕駛它的熱情。
歷史車輛是另一個時代在今日的見證者,而且在不單單是為了今日必須保護這項遺產,這麼做更是為了未來。歷史車輛運動將這群愛好者連結在一起之外,也提供社會大眾更多的樂趣,尤其每次當這些歷史車輛的擁有者開著他們的車子在馬路上或是每年由各歷史車輛俱樂部在全歐洲舉行的上千場活動與聚會中進行車輛展示時,他們提供的實際上是這項遺產的免費博物館展示。
歷史車輛除了具有文化與歷史上的重要性,這項遺產的保存也衍生了許多重要的經濟活動:車輛維修廠、供應商、零件製造商、保險業者、歷史車輛俱樂部、歷史車輛雜誌、旅遊業者及各式活動—這些活動全都創造了就業及銷售的機會,並且為車輛擁有者提供了必要的服務、產品與資訊。歷史車輛的維修、保養與翻修對中小企業來說也意味著一個龐大的市場。在兩個歐洲國家(德國註1;英國註2)的研究報告指出歷史車輛的保存與使用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大概規模;單單在這兩個國家,其歷史車輛的車主每年花在維修與使用的費用共為204億歐元。此外,每年有上千場的歷史車輛活動與聚會,而且車主們不時會有跨國旅行,這兩者在觀光這部分的經濟活動裡貢獻良多。
歷史車輛的保存與使用是重要的文化、經濟與社會活動
不斷演變的車輛環境—未來的挑戰
不過,車輛運輸的演變也得付出代價,私人移動的吸引力與方便使用造成了道路壅塞、車輛廢棄物排放及交通事故等負面結果。關於空氣品質、氣候變遷、塞車與道路安全的擔憂日益增長,迫使管理機關及汽車工業發展出符合政治與科技的解決方案來緩解這些擔憂。當科技發展已找到一些解決方法時,管理監督部門也發現是時候進場干預了。我們已經看到老舊車輛行駛在低排放區(LEZs))時被徵收更多的費用,或者甚至被完全禁止;這麼做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而老舊車輛通常會被徵收較高的登記/流通税。關於道路收費的政策討論也傾向基於「污染者付費」的滾動式稅收制度,而這可預期將造成老舊車輛每公里行駛的成本增加—可能高到令人望而卻步的境地。最後,無疑地在未來幾年內,車輛運輸將面臨重大的改變。
轉換至零排放的自動駕駛車輛與交通行動服務(MaaS)
這項改變將造成由石化燃料做為動力的車輛被由電力及燃料電池所驅動的車輛取而代之—目前已有幾個政府打算禁止汽油車與柴油車的銷售(挪威預計民國114年|2025;法國及英國預計民國129年|2040)。另一個可預見的改變是完全轉換至全自動車輛,有一些研究(註3)道出了日後可能的變革:
一項研究顯示,到了民國119年(2030)電動車將佔歐盟新車銷售量的1-5成,同時高達1成5的車輛將是全自動。另一個預測是到了民國119年(2030),美國9成5的延人公里數(passenger kilometers)將來自自動駕駛的電動車—車輛總數的4成依舊是內燃機車輛,但其延人公里數僅佔0.5成。
這些自動車輛將是今日車輛的加強版,現今的車輛已經能夠互相聯繫,同時也能與道路基礎設施互動以確保更安全與更有效率的交通流動。預估顯示在民國109(2010)至139年(2050)(註4)間交通需求的成長將超過42%,因此,消費者與社會希望有更多的彈性、可靠度、效率及成本效益來滿足此一需求。
科技創新已經讓更有效地控制運輸與貨運作業變成可能;未來導向的交通概念與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共乘、共享汽車、即時叫車服務(交通行動服務)已被證明極受歡迎,並且有助於推動一股避免年輕人擁有車輛的潮流,同時也為日益老化及都市化的社會提供交通移動的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車輛的查驗登記試驗以及對車輛需求的增加將與此刻預測在民國109年(2020)達到的車輛擁有高峰正好吻合。這些趨勢在在指出於民國129年(2040)很有可能電動/零排放與自動車將佔有極高比例,同時交通行動服務(MaaS)業者會成為最主要的擁有者。
對產業及工人的衝擊
這些改變也對這個產業及勞工帶來巨大的影響,一項由德國金屬製品工人產業工會(IG Metall註5)發起、弗勞恩霍佛工業工程研究院所進行的研究預測,到了民國119年(2030),半數的汽車工人將直接或間接與電動車有關連。在德國,大約有84萬人受僱於汽車產業,而在21萬個關於傳動系統的工作機會中,即使算入因轉至電池/電力推進部門所創造的職缺,因為車輛電動化的緣故將會減少7萬5千個。
隨著這項工業朝著零排放自動駕駛車輛目標發展,翻修與保養老舊的化石燃料車輛的工人可能隨著目前勞動力老化而消失;同時,一些歷史車輛維修所需的材料可能變得不易取得,或受到禁用,加上電子元件不耐儲存,還有燃料供應的基礎設施可能被限制等問題。
網路、線上經濟與社群媒體
相反地,某些發展則提供了機會:網際網路、線上經濟與社群媒體提供了有助於歷史車輛之保存與使用的工具。現在的車主可以更容易找到及購得他車子所需的備品,或是在網路上找到解決他車子問題的方法。社群媒體則提供車主與俱樂部一個溝通與運作更有效率的平台;同時線上訓練與認證課程提供真實的機會把教育與訓練過程裡的新科技發展予以整合,如此能夠保留傳統的技術並使其融入新的交通時代。
這些改變對歷史車輛運動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環境問題考量及監管應對措施將有可能使歷史車輛面臨被禁止進入某些道路或地區的限制,而「污染者付費」的代價可能會讓歷史車輛的使用成本高到令人卻步的困境。
•科技發展與監管行動可能會讓歷史車輛在未來自動車與零排放車輛滿佈的交通環境中不被認可。這些車輛會彼此溝通,也能跟道路基礎設施溝通;不過這些車輛的保存與維修可能根本不再可能了。。
•人口特徵與整體社會的改變有可能導致年輕及老年族群傾向選擇對使用者友善同時具成本效益的交通行動服務(MaaS),而這結果會是擁有車輛的人將會急遽減少,即使是郊區農村地區也一樣。
由於不斷修正的監管、社會及科技環境因素,歷史車輛的保存與使用可能面臨終結;如果這事真的發生,那麼我們的歷史車輛遺產最終將永遠地消失。
今日路上的歷史車輛遺產
然而,社會大眾對於歷史車輛遺產依舊存有真正的興趣;博物館及歷史車輛活動吸引了大量人潮,在公共道路上的一輛歷史車輛就是一件稀有且吸引目光的景致,不管它是一輛民國20年代(1930’s)的勞斯萊斯、二戰吉普車、40年代的DKW汽車、50年代的Skoda巴士或者DAF卡車或60年代的蘭美達(Lambretta)速克達,這些車輛在路上就已經增添了歷史感,而且保證會讓大家目光轉向。而且這種情感懷舊的情緒很有可能因著停車場裡的車輛變成了都是一模一樣的電動車與自動駕駛車而日益高漲。
關鍵在於能夠讓歷史車輛在路上行駛,因為它們是車輛遺產,而這是對待這樣的車輛遺產的最佳保存方式。
「歷史車輛運動」—車主、企業與支持者—有責任確保這項遺產繼續被妥善保存與使用,這樣社會大眾才能繼續享受這些遺產所帶來的趣味。這需要聯邦政府、俱樂部跟個人積極主動地努力—特別是激發那些對現代交通運輸方式越來越不感興趣的年輕人的興趣。
此外,還得向監管機構及社會大眾保證歷史車輛不會對環境造成威脅;因著現代車輛日益的乾淨,對歷史車輛的正向觀感也有所影響,這也可能導致監管機構對歷史車輛的使用祭出更多的限制。但那是不合乎比例原則的反應,因為
歷史車輛的使用率極低,也不在交通尖峰時刻使用,而且它們的排放量僅佔整體車輛排放量的零頭都不到。
最近德國北德技術監護顧問公司(TÜV Nord)針對德國境內超過30年車齡的車輛進行排放量研究的結果顯示:
•雖然30年車齡以上的車輛數目(712,000)增加了,但使用率低(1370 公里/年)意味著它們的排放量只佔到車輛總排放量的1個百分點,而且:
•這樣的結果即便30年車齡以上的數目在民國119年(2030)可能增加到230萬輛也是一樣的。
•值得注意的事實是,這項數據顯示的不只是針對歷史車輛,而是所有30年車齡以上的車輛。
—這些車輛中大多數都不是歷史車輛,此外,這項研究並未將「柴油門」考慮在內,亦即它並沒有考慮到現在車輛的排放量比報導高得多的事實。
政治介入
要確保我們的車輛遺產的未來,需要監管機構的理解與政治決心,好能做出保存車輛、確保它們能在道路上永續使用,以及保存生產這些極其有功於建立近代社會、經濟與文化歷史的車輛的產業記憶的決策。
歐盟、國家及地方政府已經做出了一些積極正向的政治決定。
歷史車輛之定義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針對歷史車輛的共同定義很清楚,就是並非所有老車都是歷史車輛。在民國103年(2014),歐盟正式批准關於機動車輛及其拖車的定期適駛性測試的第2014/45/EU 號指令;此指令包含一項由歐洲議會的歷史車輛小組(HVG)所制定關於歷史車輛的定義,目前通用於整個歐洲:「具有歷史意義的車輛」意味著任何被歐盟成員國或其指定的授權機構所認定的歷史車輛,應符合下列條件:
— 首次製造或登記至少是30年前;
— 其特定型號,如在相關的聯盟或國家法律中所定義的,已不再生產者;
— 它以歷史物件形式被保存與維修在出廠狀態,而且主要元件的技術特性未經進行過重大改變;
此一定義可以幫助監管機構區分「歷史車輛」與「老舊車輛」,以便在合適與必要之時提供歷史車輛所需的優待。
低排放區
我們很高興有一個共同的定義,因為許多監管機構與地方政府不得不因為車輛徵稅、低排放區(LEZ)的豁免或特殊作法等原因而提出其定義。舉例來說,德國允許歷史車輛可不受任何限制進入低排放區,以保護車輛遺產—但其識別標誌是國家發給的「H」車牌或紅色的「07」歷史車輛牌照,這是德國僅有的作法,在歐盟其它成員國可能無法辨識。
使用共同的方法來定義歷史車輛在現時益發重要,因為整個歐盟地區的城鎮都在實施低排放區政策,而沒有統一的實施方式及缺乏低排放區其它方面的共同作法,導致了消費者不必要且無益的困惑。歷史車輛小組(HVG)很高興歐盟執委會於民國106年(2017)出版的研究(註6)中建議,經第2014/45/EC號指令所定義的歷史車輛,可以從低排放區豁免,以保存車輛遺產;同時呼籲歐盟機構將正在起草的指引中納入這項條款以協助駕駛們。
道路收費
歷史車輛小組(HVG)也很高興歐洲議會在關於道路收費指令的一讀報告中,允許歷史車輛在基於「污染者付費」所設立的所有道路收費系統中,獲得與一般車輛交通有所區別的待遇。歷史車輛小組呼籲成員國明瞭這是一個良善且合宜的決定,應該被列入歐盟的指令中。
歐洲化學物品規範法規
歷史車輛小組也將持續與歐盟執委會進行對話,以確保歐洲化學物品規範法規 REACH 不會阻礙歷史車輛進行實際的翻修與維修作業。歷史車輛小組支持執委會承諾針對「古董物件」與「少量使用」研發一套更簡單且便宜的申請流程來獲致一個認證作業系統以避免當前的申請與批准流程所帶來的複雜性與高額費用。歷史車輛小組將持續捍衛同時符合REACH規範與歷史車輛保存的解決方案。歷史車輛小組已經在進行關於保護歷史車輛的保存與/或使用物質的運用問題,就是目前眾所關注的鍍鉻應用程序及在軸承與纜線中鉛的使用問題。
監管機構有特別考量到歷史車輛,因為他們明白這些車輛很少使用而且維護良好,這也因為是他們意識到需要保存這些車輛遺產。
歷史車輛運動的決心
將歷史車輛留在公共道路上的挑戰無法由政客們單獨面對,歷史車輛運動必須承認不斷變化的環境,而且—假使必要的話—要靈活地應對改變,因此,這項運動有一個責任:
就是尊重當代社會的期望:所有的車主必須妥善地維護他們的歷史車輛,並且以負責的方式使用之 — 特別要有他們的車輛是與現代車輛有所分別的認知。
同時也要對現代車輛所使用的進步科技有所關注:歷史車輛的車主應該在可能與合適的地方盡量利用現代科技來促進其車輛在今天的道路上的行駛安全,也同時尊重車輛的可靠性。
對於參與其中的利害關係人:歷史車輛俱樂部必須在相關政策的討論中扮演一個積極且有組織的角色,好解釋這個運動及歷史車輛為何,並宣傳他們的觀點,還有保存車輛遺產的重要性。
致力保存與移轉特定職業的技術:歷史車輛運動必須成為過程中的一部分,以確保保存車輛遺產所需的技術不會消失,而且會為後代子孫保留與改良。
為了提升對我們車輛遺產價值的認識:歷史車輛運動必須解釋汽車的發明乃是過去130年來世界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以持續提升社會大眾對於我們的車輛遺產保存的認識,因為它如此強烈地影響了今日社會的面貌。
攜手合作
展望未來,歷史車輛運動與監管機構必須持續合作以確保我們的歷史車輛繼續在未來的公共道路上有它來去的空間。隨著車輛環境不斷地變化,挑戰將會日趨巨大;有些挑戰需要的是技術解決方案,有些需要政治解決方案,有些則兩種方案都需要。
最大的挑戰是要確保這些車輛在明日的道路上有生存的空間,而這個挑戰需要歷史車輛運動與監管機構共同應對。有鑑於車輛環境的深遠變化,此刻關於未來科技的衝擊、社會與監管機構的發展的期望與討論至關重要!
註1 :(VDA, VDI, 民102年|2013)
註2: (BFHVC,民105年|2016)
註3:McKinsey & Company: Automotive revolution – perspective towards 2030 (2016); RethinkX: Rethinking Transportation 2020-2030 (2017);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World is Changing. Transport Too (2017);
McKinsey & Company:汽車革命—邁向2030(民119年)的觀點(民105年|2016)
RethinkX:交通運輸之重新思考2020-2030(民106年|2017)
European parliament:世界也改變了交通(民106年|2017)
註5:Effects of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on employment in Germany (ELAB) (2018) “
車輛電子化對德國就業之影響(ELAB,民107年|2018)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