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車輛講義 (液壓自動變速箱之部),陸軍兵工學校,中華民國四十九年(1960);金門戰役,戰三連,42號戰車射手,歐陽鈞先生(OU YANG DINW)捐贈《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履帶車輛講義
課題一 液壓自動變速箱
壹、總論:
一、液壓自動變速箱,係由一液體接合器及一具有前進檔之變速機構組合而成。
(一)液壓自動變速箱具有四前進檔及一倒檔者——M5戰車。
(二)液壓自動變速箱具有四前進擋而無擋者——M24戰車。註:M24戰車之倒檔機構在加力箱內。
二、液體接合器用以代替離合器。
三、各檔齒輪比之變換係由液壓自動達成。
四、液體接合器端為前,輸出軸端爲後。
貳、動力傳遞機構及次序:
飛輪蓋→前行星部→液體接合器→後行星部→輸出軸
叁、行星齒輪機構:
一、一套行星齒輪系之構造:
(一)太陽齒輪。
(二)行星齒輪架及行星齒輪。
(三)內齒輪
二、制動帶與離器:
(一)彈簧與油壓操縱制動泵,以鬆緊制動鼓,固定行星齒輪系中之一機件。
(二)前後行星組各具有一套多片式離合器,以油壓力壓緊,以彈簧力鬆開。
(三)一行星部內之離器鬆開,制動帶剎緊--減速。
(四)一行星部內之離合器壓緊,制動帶鬆開--直接動。
(五)一變速箱具有兩行星部,每行星部可產生上列二種速度組
課題三 液體接合器
壹、構造:
一、主動渦輪——連接于中間軸。
二、被動渦輪——連接于主軸。
三、飛輪蓋——連接于飛輪,容納兩個渦輪與機油。 [註]主動與被動渦輪間無機件連接。 只靠液體接合器內之機油傳遞動力。
貳、操作:
一、機油自中心衝向主動,渦輪外,然後到被動渦輪外,而囘中心。
二、當主動渦輪轉速增加時,機油動能增加。
三、當兩渦輪成爲同速時,機油停止循環。
四、引擎慢速時,主動渦輪產生之機油動能不足以帶動被動渦輪 ,變速箱輸出軸仍舊停止。
五、在車速30里/小時以上時,兩渦輪間之打滑不到100分之一。
叁、優點:
一、能吸收震動。
二、無磨損之憂。
三、能平穩傳遞引擎動力。
四、能避免引擎過大負荷。
五、不需調整。
課題四 液壓控制系及潤滑系
壹、機油泵:
一、前機油泵:
(一)由前行星部輸入軸帶動,引擎一發動泵油。
(二)油到活門,液體接合器。
二、後機油泵:
(一)由輸出軸帶動,戰車前進卽泵油。
(二)軸壓自後機油泵經過油管流器前機油泵而到活門體(戰車前進時)。
三、機油壓力:
1000RPM時,不可少于85磅油壓。
貳、限速器:
一、與後機油泵連接,由輸出軸帶動。
二、具有兩個工作特性不同之活門(兩端各有一大小不同之離心鐵)。
(一)G1離心线(大)1-2-變速。
(二)G2離心鐵(小)—2—3及3—4變速。
三、油壓因車速之增加而增加。
四、輸送可變油壓至活門體內。
叁、主活門體:
一、接主循環油路。
二、含有各種活門,以應各種情況而工作。
三、操縱前後制動系及離合器之鬆緊。
四、固定于變速箱左側。
五、構造:
(一)外活門體:
一手操縱桿——N(空)向內推入(空檔)OR(高速檔)在中間(1.2.3.4.檔)LO(低速檔)向外拉出(1.2.檔)
附錄 特種工具(TM9—1729BP.156)
一、接頭,檢查主軸端隙(41-A-14–90)。
二、吊環,變速箱(41–B–1586–300)。
三、壓縮器,變速箱分油套環(41–C-2557)。
四、固定架,變速箱行星部(41F-2987-421)。
五、量規,後制動泵之調整(41–G-12)。
六、量規,前制動泵之調整(41-G-198-77)。
七、量表,變速箱機油壓力(41–G-446)。
八、手柄3/4时,拆卸器與裝合器(41–H-1397)。
九、夾具,變速箱制動鼓(41–H2266)。
十、夾具,後離合器壳(41-H-2268)。
十一、裝合器,變速箱前蓋油封(41–R-2394-750)。
十二、裝合器,變速箱後軸承(41-R-2394-825)。
十三、延長桿,圓盤指示器(41-R-2580)。
十四、扳手,安全螺絲5/16吋六角(41-W-2455)。
十五、扳手,80度偏心機油散熱器螺母(41-W-3255–588)。
履帶班第三期,雲林縣留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