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千刀萬里追〉立體電影,東傳影業公司出品,導演:張美君、攝影師:陳榮樹《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千刀萬里追〉立體電影,東傳影業公司出品,導演:張美君、攝影師:陳榮樹《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千刀萬里追〉立體電影,東傳影業公司出品,導演:張美君《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千刀萬里追〉立體電影,東傳影業公司出品,導演:張美君《Black Water Museum Collections | 黑水博物館館藏》

民國99年(2010)年9月10日 Paul Chou


在立體鏡技術出現百多年後距今33年前,中華民國第一部立體電影〈千刀萬里追〉於民國66年(1977)正式上映,由東傳影業公司出品、導演:張美君、曹太極:白鷹、譚孝謙:譚道良、郎世玉:唐威‧本片並獲得第十四屆金馬獎(民國66年)優等劇情片獎及最佳男配角獎 (白鷹)。


以下這段文字是當時劇情簡介中的一段內文:

"這是中國第一部立體電影,也是張美君傾全力製作的鉅構,畫面逼真,劇情緊張懸疑,令人喘息不已‧"

這部立體電影雖然在好萊塢3D立體電影熱潮後近7年才上映,但仍然無愧是兩岸三地的第一部立體電影‧對於前輩們在技術匱乏的年代完成這一部立體電影實在令我們這些晚輩後進感到汗顏,目前拍立體影片跟33年前比起來已經算是更簡單,難的將是如何拍"好的"立體影片?如何去了解不同參數與製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及原理?如何透過這樣的工具表達要傳遞的訊息?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市場接受?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的工具不好用不實用而是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已經準備好接受市場的試煉,動手絕對比動口重要多了。


最近有些人在談論立體電影是否是個偽高潮,個人認為立體鏡技術一百多年來,每一次的高潮都讓這個技術更接近實用市場,至今這個趨勢從未間斷過,以歷史的高度來看,工業革命以來,這一波波的高潮都將會是標示在天空中指引方向閃耀的明星,絕對不會是個流星或是個偽高潮,每一波的付出都將會有所收穫。


立體電影或是立體的觀賞方式絕對會是未來的主流,因為人畢竟從出生就擁有一雙眼睛,用雙眼看世界是本能也是天賦,這個技術不管是帶眼鏡的S3D或是不戴眼鏡的AS3D目前也還在不斷的快速發展中,這也間接的影響到相關的科技產業讓這些產業有了新的動能及新的需求也延伸出了一些新的應用。


最後還是要對這一部中國第一部立體電影至上崇高的敬意,希望在國內後繼有人能在立體電影上發光發熱,不要讓我們在這立體巨流中缺席。


















陳榮樹  Chen Jung-Shu
嘉義市人。民國29年(1940)生,他的父親陳忠義和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兩人並且合開有忠義電影製片廠,讓陳榮樹一出生就與電影結緣。自省立嘉義高商畢業後,他因為對電器很有興趣,就先到嘉義的光華電器行學習了半年。後來他跟隨叔叔陳榮森學習照相技術,擁有技術基礎之後,就開始跟著父親拍片,他擔任攝影助手的職務時才十多年。
民國50年(1961),他在李泉溪導演的《女俠夜明珠》中擔任燈光助理﹔隨即在在邵羅輝導演的《乞丐與千金》中擔任燈光師,之後他又參與了《劍龍小飛俠》拍攝,不久之後便正式成為攝影師,為邵羅輝導演的《雙雄大鬥雙假面》掌鏡,那年他才二十二歲。1959年至1962年間,他一共拍攝了七十多部台語片。民國55年(1966)經由林福地導演的介紹,進入李翰祥領軍的國聯公司,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彩色片,由林福地導演、汪玲主演的《塔裡的女人》,從此開始一連串與國聯的合作關係,其中大多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陳榮樹並且加入了日本映畫電視技術學會,成為唯一的華人會員。民國66年(1977),他拍攝立體功夫電影《千刀萬里追》,成為攝影生涯中最特殊的經歷。
民國71年(1982),首度擔任導演拍攝《開心一級棒》,並且持續自己的攝影工作,一直到今天都不斷有作品推出。包括較近期與朱延平導演合作過的《五湖四海》、《逃學歪傳》等片,攝影生涯共計有一百三十餘部作品。民國91年(2002),他開始使用先進的數位攝影設備HD cam拍攝《來去少林》、《野蠻小子》等片,創作與學習不曾中斷,民國94年(2005)因癌症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